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开展深度研学活动?这些策略你应该知道!(内附案例分析)

研学头条
2024-09-02

以下文章来源于七彩眼地理研学实践 ,作者邱 涛

随着地理研学活动的不断开展,研学活动必须由随意到规范,由粗放到精细,由浅层到深度。


而研学学案设计是地理研学课程设计中最核心的环节,是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行、开展地理探究活动的“蓝本”,要进行深度研学必须设计科学规范的研学学案。


今天以七彩眼河洛研学坊组织的研学活动为例,和小研一起看看研学学案准备及研学主题、目标、内容、形式、流程的设计策略吧~


01

学案设计的意义

01有利于研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与课堂教学相比,地理研学活动地点多变,时间较长,过程复杂,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生成性,以及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特征。


如果不事先规划研学活动的主题、目标、活动内容与方式,研学活动必然流于形式,效果也难以保证。


地理研学学案就是校外研学活动的“教学计划”,一个设计合理的研学学案,能够弥补学校课程和课堂教学的不足。


确保研学活动的规范、高效、顺利开展,有利于各项深度研学目标的完成。



02有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与课堂教学相比,地理研学活动的自主性、实践性更为突出,学生是研学的主体,也应是研学学案设计的参与者。


学生参与方案的设计,从自己日常生活、社会和大自然的接触中选择活动主题。


对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步骤提出合理化建议,设计出来的方案更符合学生的成长的实际需要,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从研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中,学生还能发现个人价值,提升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地。


首届全国中学研学大赛决赛杭州西溪湿地现场赛中,洛阳理工附中代表队从选题到研学活动设计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团体一等奖,更是综合素养的提升!


03有利于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地理教师既是活动开展的导师,也是研学学案的主要设计者。


教师要设计一个优秀的研学学案,既要认真学习国家相关文件,查阅文献资料,研究新课程标准,了解学生情况,又要提前到研学基地踩点,摸清基地资源的情况。


这个过程实际就是课程开发、课题研究、教师成长的过程。


近年来参与“七彩眼河洛研学坊”活动和研学学案设计的教师,很多已经成长为优秀的地理研学导师和学科带头人,并受邀在省、市内外乃至全国学术活动中交流经验。




02

学案的分类与内容框架

地理研学学案可从不同角度分类。


按照涉及规模大小可分为

•学校总体方案、年级(班级)方案、

•学年(学期)方案、

•某一具体活动的方案等;


按照活动方式可分为

•野外考察类、

•社会调查类、

•研学旅行类、

•主题探究类方案等;


按照设计主体分为

•学校、

•课题组、

•教师个人、

•学生设计的方案等;


按照使用的主体可分为

•教师用、

•学生用、

•旅行社用方案等。



本文探讨的是某研学点的研学活动方案设计,其按照设计的意图和使用的时间,又可分为预习案、活动设计


预习案是在研学活动开展前,根据基地资源和教材的融合情况,为正式研学活动开展而作的系统性(知识、安全、工具等)准备的研学预习方案,它由师生共同设计,由学生使用。


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学目标;

②线路设计;

③时间安排;

④人员分组;

⑤工具准备;

⑥安全、文明等注意事项;

⑦课标要求;

⑧教材结合点;

⑨参考资料(参考网站、文献资料、基地情况、相关知识链接等)。


活动设计是正式活动开展时,为避免学生盲目无序活动而设计的研学活动任务方案,主要由学生使用。


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学目标;

②时间、地点;

③研学流程;

④任务清单(设计重点);

⑤效果检测等。




03

学案设计的策略

一个优秀的深度研学学案具有主题鲜明、结构健全、流程合理、资源与学科知识深度融合、学段匹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高效、评价科学等特点。


地理研学学案设计流程和内容包括: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研学主题、

•设定研学目标、

•设计研学活动(又包括活动内容、形式、流程等)、

•设计研学效果评价方案等(如图)。

•现举例说明研学学案设计流程和主要内容的设计策略。



0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①对接地理新课标和核心素养。


地理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是课堂教学的“纲”,也是校外深度研学的“本”。


2017年版的地理新课标提出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等基本理念。


并提出“通过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课程目标。


地理研学学案必须贯彻落实这一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促进研学旅行与课标、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


☞②对接学情。

设计者只有了解学生学段、年龄、认知、心理等特点,学案设计只有突出个性、尊重差异、体现多元,促进研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高度融合。


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获得真实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③对接基地。

基地是研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深度研学必须促进学科知识、学生生活经验与研学基地资源的深度融合,学案设计必须充分了解基地资源的情况。


如“龙门石窟研学”前,研学导师多次到龙门景区踩点,确定了禹王台、潜溪寺、摩崖三佛寺、奉先寺等8个主要的研学点。


设计了基于现实的问题(研学点资源实情开展的主题研学活动),并在预习案中要求学生查阅龙门石窟的相关资料。


同时鼓励学生从基地资源中发现并提出有一定新意和深度的研学问题,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开展课题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④对接高考、自主招生。

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命制素材多源自生产、生活、大自然中的真实素材,命题角度灵活多变,“小切口而大纵深”。


因此,研学活动中问题设计也宜“小切口而大纵深”,不要“大而空”。


从学生专业选择来看,地理研学实践活动也是职业生涯体验的重要途径,能激发有意选择报考地理相关专业的学生兴趣。


一些名校自主招生需要学生提供包括论文、研究性学习报告、参加社会实践等多项材料。


因此,研学学案设计要注意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怀上作以引导,并指导学生凝练研学成果。


如研学实践小论文、研究报告、文学创作等。



02研学主题、目标设计 

☞①选题具有实用性。

要选择生产、生活中实用的,同时也是学生熟悉的研学主题,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学兴趣和欲望的,也体现了研学活动的实践性特点。


选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初步确定选题后,师生一起讨论决定。


如洛阳理工学院附中代表队参加2018年全国研学旅行大赛前,通过查阅资料和广泛的讨论,学生们提出了多个主题,。


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确定了以“分析西溪湿地文化开发现状与潜力”这一主题作为参赛的选题。


确定主题后,进而从西溪湿地的多种文化中选择了四种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文化:


桑蚕文化、诗词文化、建筑文化和龙舟文化进行具体研学,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分组选择小的主题进行研学。


此主题还与选修三旅游地理“旅游规划”的知识联系紧密,且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够发挥代表队各成员的特长和优势,取得了较好的研学效果。


☞②目标有利“立德树人”。

研学目标要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育人目标为中心。


如“龙门石窟研学”的目标包括:


•观察龙门山的岩层走向和地形特征,实地分辨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掌握辨别石灰岩的物理、化学方法;


•分析石窟损害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探索针对性保护措施;


•分析龙门石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懂得人地和谐发展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等。


目标中的“观察、辨别、分析、探索、懂得”等关键词,有利于强化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人地协调观。


☞③难易程度适中。

选题和目标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以难度适中为宜。


难度过小,没有挑战性,起不到锻炼的效果;


而难度过大,学生经过努力也完不成目标,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积极性受到挫伤,起不到应有的研学效果。


如全国研学大赛中,我们初步设计了三个主题:西溪湿地的生态效益;西溪湿地古今价值的转变;西溪湿地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评价。


但前两个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就可以解决,没有挑战性,而最终的选题难度适中,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取得了较好的研学效果。



03活动内容、形式设计 

活动内容、形式的设计要基于研学活动的特点:


☞①高效性决定了活动设计的内容必须明确时间、地点、任务。

每个研学基地的活动时间有限,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规划好每项研学活动的具体地点、任务、时间,才能实现高效研学。


这依赖于研学前扎实的踩点、科学的研讨,根据难易程度、学情学段对预设的多项活动精选,并预留合理的停留时间。


☞②自主性决定了活动设计的视角必须基于学生立场。

研学任务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设计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有利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如“龙门石窟研学”的问题设计中,穿插了诸如“观察龙门伊阙,探究其地质成因是什么?”、


“奉先寺南北两侧岩壁佛像风化程度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等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


还设计了问题抢答环节,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有利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育人功能决定了活动内容和问题的设计要利于研学目标的达成。

如针对“分析石窟损害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探索针对性保护措施”这一目标,设计了如下活动:


•观察奉先寺南北两侧岩壁佛像风化程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猜一猜古滑坡围墙的作用是什么?


•马蹄钉的作用是什么?等等......


问题设计围绕研学目标,切口小而具体,每个问题直接有一定“梯度”和逻辑联系,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回答,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研学目标。


☞④开放性、生成性决定活动的设计要预留一定空间。

一是时间、内容上不要限制过于严格,留有余地;


二是要鼓励学生在研学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如有的学生研学过程中,提出了“龙门山石灰岩是如何形成的?”的问题,


有的学生在东山看到冻融现象后,大胆推测奉先寺左上方缺失的部位很可能是冻融现象引起的垮塌,


还有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龙门东山多处阴阳坡两侧植被差异比较大,提出了“两侧植被差异大的原因?”等较有价值的问题。


☞⑤实践性、探究性决定了活动必须动手实践、亲身体验。

让学生测量、观察、对比中培养地理实践力。


如“聚泉农业研学活动设计”中,设计了40分钟的观察、探究活动活动:


•分小组观察、


•检测草莓与小吊瓜垄沟、


•地膜的差异,根据检测数据(大棚光照、土壤湿度和温度),结合习性差异探究措施成因。


学生通过运用工具进行细致的观察、检测,提升学生野外观察力、使用检测工具的能力,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对农业自然条件中区位要素的知识迁移。


☞⑥不连贯性决定了活动的设计主要以现实素材、问题探究为中心,而不是完全以教材知识为中心。

“龙门石窟研学”中我们设计的问题打破了教材的章节界限,甚至有的问题打破了学科界限


如区分北魏石窟佛像和唐朝石窟佛像要运用到历史、美术、雕刻技艺方面的知识。


分析泉水的酸碱度、竹叶状石灰岩的硬度及成因要用到化学、物理知识等。



04活动流程设计

☞①整个研学流程完整,不缺少关键环节。

“龙门石窟研学”的活动设计了如下流程:


集合地点整队

研学导师讲话

分发研学学案

强调每项研学活动的任务、地点、时间

分小组完成研学学案并提交

总结评价

提交研学作品。


流程包括了动员、总结评价等环节,更有利于研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②研学点的选择、串联、组合和活动的安排科学合理。

要依据研学目标、研学点位置等要素,合理安排研学时空顺序,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还可以把能激发求知欲的活动放在前面,相对枯燥的活动放在中间,把问题的“谜底”留到最后,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研学活动的效果。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研学活动”中,先带领学生研学水利枢纽工程的各局部,最后再参观博物馆,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了整体研学效果。



另外,学案设计还包括研学效果评价的设计等内容。


同时,学案经过研学实践后,根据实际情况和老师、学生的新的认知体验及时完善和调整研学活动设计方案,有利于以后活动的开展。




END
你还知道哪些做得比较好的研学实践案例 欢迎留言评论和我们分享哦~



者:邱 涛。本文来源于公众号七彩眼地理研学实践,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地理研学旅行学案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专属福利
重磅!劳动教育专栏直播课来了
原价 999元【劳动教育精品直播课】 加入研学头条云课堂VIP会员 【 0 元免费学】6位劳动教育一线老师连续6晚直播干货满满价值999元现研学头条云课堂会员免费学习
首次直播时间5月31日(周一晚)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成为VIP会员

▼高赞热文推荐▼

课程实施的三大阶段+七个实施步骤

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学旅行知识点合辑,收藏慢用!

知识点来了!关于研学课程评价体系,这些你必须知道


“阅读原文”研学头条云课堂VIP立即抢购!点个在看,你的点赞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研学头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